一、2021羽绒服国标?
2021羽绒服的国家标准:
2021年3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 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的发布,而正式实施的日期为2022年4月1日。
本着“技术先进,符合国情”的原则,此次 GB/T 14272《羽绒服装》进行了几项重大修订,其中以 “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 最为引人其实我们很有必要深入地了解一下“含绒量”和“绒子含量”的区别。
一件羽绒服,大体是由 羽毛 和 羽绒 填充而成,还有一些从其上脱落的单根 “羽丝和绒丝” 。
很明显,“羽丝和绒丝”并不能给羽绒服的性能带来提高,相反还成为羽绒服跑绒现象的最大成因,并且一些完全由“羽丝和绒丝”填充的“羽绒服”,还极易引起消费者皮肤过敏等不良症状。
二、羽绒服新国标?
1.含绒量:国家标准的最低下限是,羽绒服含绒量不得低于百分之五十,包括鹅绒中鸭绒的含量,低于这个数的不能称作羽绒服。
2.蓬松度:对于蓬松度的检测,根据不同的含绒量而不同,当鸭绒含绒量为百分之九十时,蓬松度达到十四厘米才算合格。
3.清洁度:清洁度大于等于350mm的才能被认定为合格的羽绒服,反之则达不到指定标准,容易引起各种细菌。
4.消耗氧指数:羽绒服耗氧指数小于等于十的,则说明不合格。
5.异味等级:五名检测人员有三个人都评估为有异味,那就是羽绒服在生产过程准中的洗涤不合格。
三、国标羽绒服有什么参数
国标羽绒服有什么参数
羽绒服作为冬季必备的保暖装备,在选择时需要注意哪些参数呢?国家标准对羽绒服的参数有着明确规定,了解这些参数能够帮助我们在购买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填充物重量
首先,国标中规定了羽绒服的填充物重量。填充物质量是影响羽绒服保暖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以克数来表示。一般来说,填充物重量越大,说明羽绒服的保暖性能越好。在选择羽绒服时,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和个人对保暖需求的程度来合理选择填充物重量。
羽绒含量
其次,羽绒服的羽绒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羽绒含量表示羽绒服中羽绒的含量比例,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羽绒含量越高,说明羽绒服的保暖性能越好。在选择羽绒服时,可以参考国标对于羽绒含量的要求,合理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羽绒含量。
织物面料
除了填充物重量和羽绒含量,国标也规定了羽绒服的织物面料要求。织物面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羽绒服的舒适度和耐用性。一般来说,织物面料需要具有一定的防风、防水功能,同时具备透气性以确保穿着舒适。在选择羽绒服时,可以关注织物面料的参数,选择适合自己需求和使用环境的面料。
工艺要求
此外,国标还对羽绒服的工艺要求进行了规定。羽绒服的工艺质量直接关系到其使用寿命和品质。例如,国标规定了羽绒服的织物应具备一定的撕裂强度和耐磨性,并要求接缝牢固、细致。在选购羽绒服时,可以注意工艺要求这一参数,选择工艺精良的产品。
保暖性能
最后,羽绒服的保暖性能也是一个关键指标。国标对羽绒服的保暖性能进行了要求,要求其具备较好的保暖效果和透气性,能够在寒冷的环境下有效保暖并防止过热。在选择羽绒服时,可以结合填充物重量、羽绒含量和织物面料等参数,综合考虑其保暖性能。
总的来说,国标对羽绒服的参数规定清晰明确,这些参数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合适的羽绒服。在选购羽绒服时,可以根据国标规定的参数要求,结合自身需求和气候条件,选择性价比高、质量可靠的羽绒服产品。
四、羽绒服国标标准等级?
1、羽绒服: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
2、内在质量:甲醛含量≤300mg/kg、pH值4.0-9.0、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禁用、不能有刺激性味道。
3、染色牢度(级):耐水(变色、沾色)为3级、耐酸汗渍(变色、沾色)3级、耐干摩擦3级。
五、羽绒服「新国标」开始实施,对应在选购羽绒服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从2022年4月1日起,羽绒服装新国标正式实施。相较于此前的2011版国标,新国标在羽绒品质要求、羽绒种类标注、成衣防钻绒性的测试与评价、烷基酚(AP)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nEO)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和提升。
首先“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含绒量和绒子含量均为羽绒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含绒量是指绒子和绒丝在羽毛羽绒中的质量百分比;绒子含量是指绒子在羽绒羽毛中的质量百分比。标注绒子含量能更直观地表征羽绒品质的高低,同时也与国际市场接轨。一般而言,绒子含量越高的羽绒服,用手指挤捏,感受不到明显的梗状物质,手感更加柔软,蓬松度更好,保暖性能更好。
其次,改变防钻绒性评价方法,防钻绒性的评价方法由原标准的织物绒包摩擦法修改为成衣转箱法,从整体上对成品的防钻绒性作出评价,更符合消费者的实际穿着体验。
此外,羽绒种类只区分鸭绒和鹅绒,不再区分颜色(灰或白)。一般而言,在充绒量相同的情况下,鹅绒的保暖性要好于鸭绒。标准也规定除门襟、袋盖、风帽、领子等小部位可采用其它填充物,其它部位只能填充羽绒;羽绒和纤维共混填充的分层或分区使用纤维填充的服装,不适用新标准。
最后,增加生态安全指标,针对羽绒填充物,新增烷基酚(AP)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nEO)的考核要求,与国外生态纺织品相关标准接轨,顺应了行业可持续发展和消费者绿色健康消费的需求。
多数羽绒服已按新国标执行,在“填充物”一栏标注出“绒子含量”。在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也已更新产品介绍,在产品参数里增加了“绒子含量”这一指标。店员介绍,因为新国标早在2021年就已发布,一年时间里厂家基本已调整完毕,所以今年新款都执行新国标。
那么,市面上是否还有执行2011版标准的羽绒服呢?该店员表示,不排除有这种可能,“在新国标生效前生产的羽绒服没有清完库存还可以继续卖的,这个就需要消费者自己去甄别了,我们店是每年冬天过后都会把卖不完的衣服返厂,或者留到5、6月份做反季促销。”
那么,消费者该如何挑选羽绒服呢?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在选购羽绒服时一定要注意标识是否齐全、准确,查看常规服装应该标注的产品名称、号型规格、厂名厂址、安全类别、纤维成分及含量、洗涤维护方法、执行标准、使用及贮存事项等内容是否标注规范外,还要关注充绒量和绒子含量的标注数值,原因是这两项指标直接关系到羽绒服的保暖性和品质。另外,还要关注做工、缝纫方面的质量,如拉链、金属扣等是否美观、光滑,缝纫线松紧是否适宜等。
六、羽绒服绒子含量国标?
羽绒服中绒子含量其实并不是一个受到国标直接规定的参数。不过,国标GB 14272-2011《羽绒服装》(以下简称“国标”)中规定,羽绒填充量与含绒比例之积,应不低于10%,即羽绒填充量应不低于相应含绒比例下的10%。
如果是含绒量50%的羽绒服,那么它的绒子含量必须达到25%。另外,国标还规定,羽绒服中不同部位的含绒量应一致。
七、羽绒服旧国标执行标准?
羽绒服旧国标都规定“明示量50%即为合格”,但从“含绒量”到“绒子含量”的改变,无疑对填充羽绒的品质要求更严格,也将羽绒服的标准提高了。
八、羽绒服新旧国标区别?
一、填充物质量不同
新国标和旧国标羽绒服的填充物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新国标规定下限为550毫升/30克,而旧国标则为450毫升/30克。因此,填充物的质量又称填充指数越高,羽绒服的保暖性和蓬松度就越好。因此,新国标羽绒服相对旧国标的保暖性更好。
二、保暖指数不同
新国标和旧国标羽绒服的保暖指数也有一定区别。新国标羽绒服保暖指数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和三级;而旧国标只有一级等级。因此,新国标羽绒服的保暖性能更好,更适合寒冷的地区或者低温环境中穿着。
三、区分羽绒和绒毛
在标准上,新国标和旧国标羽绒服对羽绒和绒毛的区别有所不同。新国标规定,填充材料必须包含50%的羽绒,其中含有90%羽绒为优质羽绒;而旧国标则要求羽绒含量达到80%以上。因此,新国标羽绒服相对旧国标的优质羽绒含量更高。
九、新国标羽绒服执行标准?
1.含绒量:国家标准的最低下限是,羽绒服含绒量不得低于百分之五十,包括鹅绒中鸭绒的含量,低于这个数的不能称作羽绒服。
2.蓬松度:对于蓬松度的检测,根据不同的含绒量而不同,当鸭绒含绒量为百分之九十时,蓬松度达到十四厘米才算合格。
3.清洁度:清洁度大于等于350mm的才能被认定为合格的羽绒服,反之则达不到指定标准,容易引起各种细菌。
4.消耗氧指数:羽绒服耗氧指数小于等于十的,则说明不合格。
5.异味等级:五名检测人员有三个人都评估为有异味,那就是羽绒服在生产过程准中的洗涤不合格。
十、羽绒服国标对照表?
羽绒服的执行标准GB/T 14272-2011为修订版,替代GB/T 14272-2002,羽绒服上有GB/T14272-2011的不是假货。
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年10月31日发布,2012年02月01日开始实施,替代旧标准GB/T 14272-2002《羽绒服装》。
本标准规定了羽绒服装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测方法、检验分类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适用于以纺织机织物为主要面料,以羽绒为主要填充物生产的各种服装。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