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欧洲妇女流行束腰,为了把腰部束细,上层社会的妇女会花大价钱去买“鲸骨裙”,它是用的须鲸的软骨和金属制成的,不但有很好的束腰、紧身的效果,因为鲸骨的支撑力,做出来的裙撑,非常有气场。直到现在很多高档奢侈品牌的束腰、腰封、胸罩、裙子,仍然以鲸骨命名。由于在石油被发现之前,欧洲的捕鲸业曾经非常发达,鲸油一直是夜间贵族聚会时,高档的照明燃料,所以大家不用惊讶这么奢侈的“鲸骨裙”怎么会出现?
其实“裹脚”和“束腰”文化都是一个目的,就是把女人当做花瓶一样摆在那里。裹了小较的女人连正常走路都受影响,而穿了“鲸鱼骨”束腰的欧洲贵妇们则想弯个腰,捡个东西都不现实。
真正解放女性的是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战。一战爆发以后,很快在东方裹脚就不流行了,在西方束腰也就逐步减少了。但是这个时候基本上女性还都是穿裙子的。即便东方流行开叉的旗袍,本质上仍然属于裙子。到了二战的时候,由于战争过于残酷,特别适合欧洲战场,男人上了前线,女人就都被当成男人来用了,然而裙装显然不适合劳动,甚至战争。所以女人裤装也被逐步允许,被社会包容了。
但是二战前欧美女人为何不敢穿裤子,只能穿裙子,这除了有宗教禁忌之外,还得从“鲸骨裙”的效果说起。
传说“鲸骨裙”是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发明的。这种具有束腰紧身效果的裙子,最大地凸显了丰胸、细腰、翘臀的效果。但是在那个时代的西方社会,上半身露着肩膀,漏出半个胸部是不算猥亵的行为,但是身体下半部分,哪怕露出一个基本形状,都会被当时的社会认为是亵渎。这其实就是一种审美文化。和东方人觉得“三寸金莲软而香”,本质上是一致的。
虽然站在现在的审美之下,无法去参透旧时人们的审美,但那的确就是那个时代人的审美认知。但是战争改变了人们刻板固执的审美标准,二战以后无论在东西方,裤装也逐步也成为女性的着装选择之一。一直到1948年,玛丽莲梦露在电影《Scudda Hoo! Scudda Hay!》里才重新定义了新裙装,也才重新定义了人们现代的女性审美观。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