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是辩解,人们就越不相信我。所遇之人,每一个都在提防我。原本去看望对方,只是出于想念,想见个面而已,可他们却对我报以奇怪的眼神,像是在追问我,你来有何贵干。真让人受不了。
----灯笼
这一篇的大概剧情,讲的是一个穷木屐匠的女儿,她喜欢的男孩水野先生说自己去和好朋友约好去海滨游泳,但是没有泳裤而闷闷不乐。于是她去商场偷了一条男士泳裤,被抓到警察局,语无伦次的解释为什么去偷内裤,而被登报。最后,水野先生写信给她说她教养不足,没有上进心而结束。
关于这部分,我想说的并不是文中水野先生是不是渣男这个问题。而是,在这篇文中,我做体会到的父母与孩子的一些关系。
文中,女孩的母亲原本是城里一个有权势地主的小妾,后遇上她父亲就毅然私奔到了她父亲家,并且生下了女孩。外面的人都说她五官既不像地主也不像他父亲。但是她父母一直对她百般疼爱,她也从未因为家里面的贫穷而对父母怨恨。
在女孩被关在警察局一晚上之后,第二天,父亲去接她。我原本以为的剧情应该是父亲大发雷霆指责她为什么给家里丢人等等。但是,她的父亲问的问题是:“他们打你了吗?”这很出乎我预料。心里也忽然某部分被触动。
回到家之后,女孩更是发现自己的事件被大肆报道,标题为:“顺手牵羊也有三分理,变态左翼少女大奖美丽词句。”周围的邻居也会刻意来她家附近窥探她的生活。她家也因为这件事关掉了店铺。
但从始至终,文中从未提及父母的指责。
这是现在有多少父母没办法做到的呢?
文章最后,讲的是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某天晚饭父亲换了一个更亮的电灯,一家人在更亮的灯光下吃饭,母亲不停的念叨“啊,好刺眼,好刺眼”,一边把拿筷子的手搭在额头上,煞是兴奋的嚷嚷。女孩在旁边给他父亲斟酒。她忽然明白,他们的幸福,就是给房间换个灯泡这样简单的东西。
我见过,太多的父母打着爱的名义,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我小时候没有受到很良好的教育,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隔壁那小孩子在上那种辅导班,我也要给我孩子报一个。
我小时候穿不到漂亮的裙子,我一定要给我的孩子买各种漂亮的裙子。
我在这个领域没有得到我想要的,我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学这个,做出好成绩!
而一旦,自己的孩子表现出自己的想法与思维,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做某些事的时候。通常他们会暴跳如雷,这是一种失控的感觉。失控就意味着挫败感,无力感。小时候自己曾经遭受的感觉会回来。这种感情就会被移情,转嫁到孩子身上。
于是,他们会说:我都是为了你好!你要听话,你必须听我的话!我是你的家长!我不会害你!
如果孩子做的让他们不满意,就会立马去指责。
他们会说: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可以学的会,你为什么不可以?你是猪吗?还是你不够努力!你是不是没有长脑子!我怎么会养出你这样的孩子!我这么辛苦是为了谁!
但他们从未问过他们的孩子想要的是什么。
试想一下,父母从他们的父母那里没有得到的理解与关心,又怎样去给孩子呢?
于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只讲道理,不会谈感受。孩子成了父母的附属品,孩子会想要逃离,逃到游戏中,逃到一段又一段不稳定的关系中,逃到网络世界里。
他们拒绝和父母沟通,因为他们之前尝试的沟通大部分无疾而终,或者换来更多的指责。
很羡慕文中的那个女孩,他的爸妈会用爱教来浇灌它,他们会因为生活中的细小的改变而幸福。更多的幸福是因为拥有彼此和浓浓的爱与理解。
亲爱的你,不要再责怪自己做的不好,那不是你的错啊。
最后,愿你有个自由的童年,如果没有,愿你可以和自己和解,更爱你自己。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